首页 > 最新动态 > 协会发布 | 车市扫描(2025年03月24日-03月31日)
最新动态
协会发布 | 车市扫描(2025年03月24日-03月31日)
2025-04-033
本周车市概述

乘联分会初步统计:31-31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88.9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2%,较上月增长3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506.4万辆,同比增长5%31-31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41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0%,较上月同期增长37%,今年以来累计批发627.5万辆,同比增长12%

乘联分会初步统计:31-31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98.8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9%,较上月同期增长4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41.4万辆,同比增长37%31-31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113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0%,较上月同期增长36%,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84.9万辆,同比增长44%

2025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较强

3月第一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4.0万辆,同比去年3月同期增长14%,较上月同期增长52%

3月第二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5.8万辆,同比去年3月同期增长34%,较上月同期增长19%

3月第三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5.5万辆,同比去年3月同期增长8%,较上月同期增长11%

3月第四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9.2万辆,同比去年3月同期增长3%,较上月同期持平。

乘联分会初步统计:31-31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88.9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2%,较上月增长3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506.4万辆,同比增长5%

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很多省市出台了相应促消费政策,叠加车展等线下活动的全面恢复也将加速聚拢人气。由于近期的碳酸锂等价格处于低位,有利于厂商持续优化新能源车型的成本结构和产品迭代,车市关注度也将持续升温。

随着各地区以旧换新政策的逐步发布,车市进入节后回暖周期。今年以旧换新政策发布早、实施早,对3月车市产生积极推动作用。3月的增量因素主要来自政策驱动和节后的车市自然回暖拉动。

随着美国政府新政的推进,世界经济贸易处于更动荡的环境,贸易平衡压力剧增,我们的外部环境机会更多了,但近期的加征关税等不确定因素对短期出口带来一定影响。2月车市主要是私人消费购买,3月转到单位用车、出租、私人三大市场全面均衡增长的新阶段,上半月走势良好,第三周仍保持较好态势。

20253月全国乘用车厂商销量走强

3月第一周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日均4.5万辆,同比去年3月同期增长26%,环比上月同期增长84%

3月第二周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日均6.7万辆,同比去年3月同期增长24%,环比上月同期增长28%

3月第三周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日均6.4万辆,同比去年3月同期增长1%,环比上月同期增长10%

3月第四周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日均13.6万辆,同比去年3月同期增长4%,环比上月同期下降12%224-28日是周一到周五的5天,厂商月末集中交付,3月则是8天,因此日均负增长很正常)。

乘联分会初步统计:31-31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41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0%,较上月增长37%;今年以来累计批发627.5万辆,同比增长12%

20253月共有21个工作日,与去年3月持平。由于今年2月恢复较快,市场相对平稳,政策对消费促进明显,经销商信心改善,因此3月的环比产销增长将较为迅猛。春节后是新品推出的重要时间点,很多厂商的新车在大量推出。

2023年世界汽车市场供需失衡的好日子结束,价格战在2023年最为激烈,2024年的2月价格战开始早、力度大、持续时间长,对车市销量带来暂时的抑制,形成年度节前高、春季低、年末强U型走势。今年车企参与车市价格战的实力已有减弱趋势,随着部分企业推动智能化的平权发展,中低价车的智能化也能推动车市有所恢复增长。

20253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预计将保持较强增长,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要驱动力,传统燃油车市场则继续萎缩。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将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鼓励经济型电动车发展,减少对燃油车歧视性政策,实现“油电同强”对稳定国内外车市销售将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20251-2月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份额7成、增量贡献度9

20251-2月份世界汽车销量达到1352万辆,新能源汽车达到261万辆,达到世界汽车市场比例为19.3%20241-2月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达到250万辆,同比增长33%2月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达到121万辆,同比增长47%,环比下降6%。海外新能源在今年继续相对低迷,由于欧美新能源走势较弱,因此1-2月增速降到10%。今年1-2月美国新能源的销量22万辆、增速4%,放缓较大,尤其2月增长较差。欧洲新能源乘用车今年1-2月销量4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1%

在目前海外可统计到的主流市场中,自主品牌新能源的海外市场分析总体表现持续走强。2021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份额1.8%2022年上升到4.7%,增2.9个点;2023年上升到7.9%,增3.2个点;2024年自主新能源乘用车海外销量份额9.5%20251-2月自主新能源乘用车海外市场销量份额14%,由于欧美极差,因此自主新能源乘用车海外市场销量份额上升速度提升。

世界新能源车渗透率总体呈现快速提升趋势,2022年已经达到13%水平,2023年达到16%2024年达到19.2%2025年初渗透率偏低,一季度仅有18.8%2025年渗透率中,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达到38%,德国达到24%,挪威达到77%,美国仅有9.9%,日本仅有2%,因此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不均衡性极为明显。

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速强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202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较大反转。2021年中国全年保持52.5%的较强水平;2022年的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超过63%2023年的中国占世界份额64%2024年继续冲刺到70.1%的份额;20251-2月继续保持69%的份额。中国在世界纯电动车市场份额表现相对平稳,2022年升到65.9%的份额;2023-2024年的份额低于65%20251-263%份额的表现相对平稳。2021年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份额在32%的水平,2022年上升到56%2023年上升到69%2024年上升到79%20251-2月达到78%的超高水平,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市场呈现超强的表现。

世界新能源车总体的增量贡献基本就是在中国。22051-2月份的世界新能源的增减量贡献度中,中国占了89%,德国占了5%,英国占了3%,土耳其占了2%、意大利占了1%,近几年中国贡献了世界9成左右的增量,中国车市是世界新能源车竞争的核心的焦点。

20251-2月中国汽车进口6万辆下降46%

中国进口车进口量从2017年的124持续以年均8%左右下行,到2023年仅有802024年汽车进口70,同比下降12%。目前20251-2月进口汽车5.6,同比下降46%,进口车持续萎缩压力较大。随着国产车的崛起和国际品牌本土化加速,近几年汽车进口持续低迷,1-12月持续3年负增长。

20251-2月进口最高的前10国家是:德国16,867辆、日本13,014辆、斯洛伐克11,248辆、美国6,543辆、英国4,434辆、瑞典1,018辆、墨西哥971辆、奥地利538辆、韩国218辆、匈牙利202辆。1-2月同比去年同期增量最大的是斯洛伐克1,530

20241-12月进口车最高的是日本227,987辆、德国192,817辆、美国109,842辆、斯洛伐克62,412辆、英国45,096辆、瑞典22,311辆、奥地利10,790辆、墨西哥8,253辆、匈牙利8,063辆、韩国4,773辆。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强大,电动化转型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燃油车需求持续萎缩,进口燃油车需求也出现明显下降。随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复杂,还是要未雨绸缪建立更多的复杂的进口模式,维持进口车合理规模。

20251-2月中国占世界汽车份额33.7%

20252月世界汽车销量达到666万辆,同比增长6%。由于2月中国车走强,20252月较20182月峰值基本持平,处历年的峰值水平。20251-2月销量1,352万辆,同比增长2%。中国20251-2月达到世界汽车33.7%的份额。中国车企年初较低是春节因素影响下的正常体现,随着政策刺激效果显现,3月开始中国车市走强。

中国自主品牌全面提升世界份额。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自主表现较强。除了铃木和塔塔等印度市场较好的因素促进,其它国际品牌份额2024年全面较大的下滑。2025年初因为中国春节因素和美国加税的风险,因此部分国际车企年初较强。近期的新能源发展迅速,中国自主车企走势较强,比亚迪达到世界第6位,吉利第7位,电动化发展也导致部分国际车企逐步走弱。

20251-2月汽车行业收入破1.4万亿增长8%、成本增长9%、利润增长12%

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多元化消费场景不断创新,带动相关产品所在行业及链条行业效益向好。其中,在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带动下, 20251-2月汽车生产445万辆,同比增长14%20251-2月的汽车行业收入14,808亿元,同比增长8%;成本12,977亿元,增长9%;利润620亿元,同比增长11.7%;汽车行业利润率4.2%,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5.6%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2024年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利润增长48.5%。汽车行业需要有效的降本增效,加大成本控制水平。

虽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仍处下降区间,但随着政策组合效应持续显现,工业企业利润降幅继续收窄,效益状况有所改善。下阶段,需要更有效的降本增效。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制约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国际环境严峻复杂加大企业经营压力,工业企业效益恢复基础仍需巩固。由于燃油车前期仍有微薄盈利,但市场萎缩较快,部分企业严重亏损;新能源车高增长,但亏损较大,电池高利润与整车亏损的矛盾压力较大。因此中央及各级政府积极稳定燃油车消费,推动报废更新的更强力实施,期待油电同权推动油电同强,未来汽车行业总体形势必能持续稳中向好。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