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脉搏”作为广大汽车经销商“销、存、利”状况的晴雨表,一直得到了广大经销商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作为市场预警机制的一部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时刻关注关键指标动态,并将调研结果及时准确地与广大同仁分享,希望借此为广大经销商、厂家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对标依据。
截至2025年04月10日, “市场脉搏”在45个主流品牌的1323家经销商的积极参与下如期完成。以下为品牌经销商分会秘书长宋涛先生关于此次报告的解读:
3月份,汽车市场迎来重要变革节点。随着工信部公示的新版智驾分级标准落地,以及前期政策的持续发酵,市场竞争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智能化技术成为各大车企角逐的焦点,不仅在高端车型上加速应用,部分中低端车型也开始搭载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智能座舱技术,引发消费者高度关注,促使市场加速向智能化转型。
同时,随着消费市场逐渐回暖,品牌厂商新品投放和促销力度的加大,春季车展启动等多重利好叠加,为汽车销售营造了良好氛围,有效驱动了消费者需求的快速释放。不过,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品牌为抢占市场份额,在产品定价、营销手段等方面不断发力,价格体系依然处于动态调整之中。
另外,三个细分市场的多个品牌都推出了更贴近市场,符合消费者预期的销售政策。这一举措不仅简化了购车流程,还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不少消费者表示,新销售政策减少了价格谈判的繁琐过程,让购车变得更加透明、便捷。
3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88.9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2%,较上月增长36%。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和市场周期回暖情况下,库存系数较上月由1.90下降至1.62,GP1从-20.4%下降至-21.6%。
展望4月,市场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仍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链稳定性等潜在风险。行业需持续关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
豪华品牌市场整体分析:
2025年03月,豪华品牌库存系数从上月份的1.95下降至 1.68,GP1 由 -25.6% 下降至 -27.0%。豪华品牌在智能化竞争浪潮下,传统燃油车销量下滑趋势仍在延续,但高端电动车市场表现出一定增长潜力。部分品牌凭借在智能驾驶技术和个性化定制服务方面的优势,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关注。然而,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各品牌市场份额争夺激烈,豪华品牌需持续投入研发,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以巩固市场地位。
分品牌来看,绿灯区域品牌奔驰和雷克萨斯长期保持稳定,通过持续优化产品配置和服务质量,保持了市场份额。而部分品牌受智能化转型速度影响,市场表现出现波动。建议厂家加强与经销商的沟通协作,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本月豪华品牌分析可以看到,2025年03月豪华品牌库存系数下降的前三位是雷克萨斯、凯迪拉克和奥迪;GP1提升的分别是保时捷和捷豹路虎。
合资品牌市场整体分析:
2025年03月,合资品牌库存系数由1.89下降至 1.57,GP1 由-23.9%下降至 -25.5%。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转型进程加速,但与自主品牌和新势力相比,仍面临一定压力。不过,合资品牌凭借成熟的技术体系和广泛的销售网络,在部分细分市场仍具有竞争优势。为适应市场变化,合资品牌需进一步加大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优化产品布局,提升产品性价比。
从具体品牌来看,不同品牌在市场中的表现分化明显。部分品牌通过推出年轻化和智能化产品,市场份额有所提升;而一些品牌受市场竞争和产品更新滞后影响,销售压力较大。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各合资品牌不断提升产品力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2025年03月主流合资品牌库存系数下降的前三位分别是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和长安马自达,但是无GP1提升的合资品牌。
自主品牌市场整体分析:
2025年03月,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的持续投入使得自主品牌在技术上逐渐缩小与合资和豪华品牌的优势,部分品牌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方面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库存系数由1.86下降至 1.60,GP1 从-11.6%下降至-12.3%。尽管自主品牌在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方面表现较为出色,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仍需加强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分品牌来看,长安乘用车、问界和长城魏牌/坦克在绿灯区域保持稳定。然而,部分品牌仍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并且持续关注经销商库存结构及盈利能力,提高品牌的综合竞争力。
2025年03月份自主品牌中,GP1提升的前三个品牌是:长城魏牌/坦克、一汽奔腾和捷达,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下降的前三个品牌是广汽埃安、比亚迪和红旗。
以上为3大细分市场主流品牌市场脉搏“销、存、利”的表现。保持投资人长期稳定的收益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始终如一的使命;在此,感谢广大经销商的积极参与,同时,针对经销商的各种声音和反馈,协会将继续和厂家进一步沟通交流,希望能从具体举措上保护投资人和经销商的利益,同时也希望市场脉搏的发布能进一步促进厂商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