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协会资讯 | 售后业务延伸 汽车报废拆解市场发展机遇
最新动态
协会资讯 | 售后业务延伸 汽车报废拆解市场发展机遇
2025-04-15149

2025410日,以“智领·跃升”为主题的“2025汽车市场发展论坛暨2024-2025汽车流通行业蓝皮书发布会”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主办,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发展工作委员会承办,并得到了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的大力支持。

在论坛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发表了题为“售后业务延伸 汽车报废拆解市场发展机遇”的专题演讲。

郎学红以宏观视角,系统梳理了我国汽车报废拆解行业历经的四大关键发展阶段。她指出,自1980年至1995年间,行业处于政策制定阶段,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构建汽车更新与回收的基本框架,明确老旧车辆报废标准,并初步建立起汽车回收管理体系,同时对回收拆解企业实施了严格的准入门槛管理。进入1996年至2007年的政策松动阶段,行业虽引入了资格认证制度,但报废汽车回收价格被限定为报废金属价格,且核心部件五大总成的再制造被严格禁止。这一政策背景下,大量报废车辆流向非正规渠道,拼装车问题日益凸显,成为行业监管的一大挑战。2008年至2018年,行业迎来政策开放阶段。《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及《关于全面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的通知》政策出台,不仅推动了报废汽车拆解需求的显著增长,还强化了对报废车及五大总成流入市场的管控,同时鼓励合格拆解零部件的市场流通,并启动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试点项目,标志着循环经济模式在汽车报废拆解领域的初步探索。自2019年至今,行业步入了政策完善阶段。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报废汽车拆解需求持续攀升。2019年《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的颁布及2021年《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为汽车拆解行业扫除了多项政策障碍,特别是五大总成在符合再制造条件下的循环利用政策,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郎学红表示在多个政策的持续推动与协同发力下,汽车报废拆解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我国汽车报废拆解量也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如今,不仅既有政策体系不断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更是通过包括“两新”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来全方位鼓励报废拆解,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现阶段,我们也有多家涉足汽车回收拆解业务领域的代表性上市公司,诸如超越科技、华新环保、华宏科技等。然而,深入剖析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不难发现,当前它们在业务运营中,仍高度依赖政府补贴来维持运营,尚未真正实现自主盈利,未能达成正向的利润目标。

随后,郎学红以美国LKQ集团为例介绍了规模化拆解业务对集团经营的重要体现。相关资料显示,美国LKQ集团在2023年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尤为引人注目的是,LKQ集团一年内汽车回收拆解量高达70万辆,实现了规模化的拆解运营。

在业务布局上,LKQ集团呈现出多元化、精细化的特点。其业务范畴广泛且深入,不仅聚焦于汽车拆解本身,更以此为核心延伸出到事故车的零部件的制造、零部件的流通,以及商用车的零部件的生产和流通等领域。既包含全新制造的零部件,也涵盖循环利用的拆车修复件、回用件,充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伴随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在汽车整体价值中的占比显著提升,其回收再利用的经济价值愈发凸显。这一趋势不仅促使汽车拆解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更对拆解技术的精细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汽车精细化拆解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必然选择,无疑是未来汽车拆解领域的发展主流方向。

针对现状,郎学红提出我国汽车回收拆解行业亟待解决三大问题。其一,增加回收网点。目前回收网点数量有限,难以满足需求,建议借助3万余家4S店网络,逆向回收报废汽车,实现按品系回收与规模化拆解。其二,加速构建零部件回用标准体系。当前回用件和再制造件质量不一,缺乏标准,鼓励售后企业使用达标回用件和再制造件,需建立科学完善标准体系。其三,落实生产厂家责任。生产厂家作为产品源头,应制定明确报废回收率和零部件再利用率指标,为拆解企业提供拆解指南及技术支持,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分享的最后,郎学红介绍到协会将于5月份组织一场赴欧洲的汽车报废拆解业务考察活动。此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欧洲在汽车报废拆解领域的先进经验与技术。若各企业对此次考察感兴趣,可随时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

本次考察将聚焦于多个关键领域,包括拆解设备的先进性、拆解流程的优化性、拆解工艺的精细度,以及拆解管理的高效性。同时,我们还将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有效渠道,将拆解所得的零部件顺利融入现有的售后体系,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循环。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