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脉搏”作为广大汽车经销商“销、存、利”状况的晴雨表,一直得到了广大经销商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作为市场预警机制的一部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时刻关注关键指标动态,并将调研结果及时准确地与广大同仁分享,希望借此为广大经销商、厂家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对标依据。截至2025年11月11日, “市场脉搏”在45个主流品牌经销商的积极参与下如期完成。以下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兼品牌经销商分会秘书长宋涛关于此次报告的解读:
进入10 月,“银十” 旺季叠加政策红利与年末冲量效应,市场呈现“库存回升、盈利微改” 的格局:全行业库存系数从9 月的1.56 升至1.72;GP1 则从- 21.0% 微升至- 20.4%,盈利端边际改善但压力仍存。销量层面,10 月全国乘用车零售238.7 万辆,同比增长6%,环比增长7%,市场规模稳步扩张。核心特征为“量增库升利微改”,一方面政策刺激与促销活动拉动需求释放,另一方面厂家为冲刺全年目标加大铺货力度,导致经销商库存承压,而价格竞争缓和与金融政策支持则助力盈利小幅修复。为更好平衡新品投放与库存消化节奏,建议厂家提前向经销商同步新车上市计划,给予充足筹备周期,助力经销商科学规划旧车清库工作,避免新旧车型库存叠加加剧经营压力。
在市场政策持续规范、行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由于部分地区出现集中退网或闭店,带来的消费者权益争端的维权事件,引发汽车流通领域在经销商关停并转后仍存在的权益保障类法律风险。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推进的退出机制专项调研工作中,特别关注了经销商退网、品牌厂商退市所带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售后服务等相关风险问题。通过明确厂商与经销商对于全生命周期客户管理的权益承接责任,以及退出机制流程等细则,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体系,为平衡各方利益、保障消费者权益筑牢防线,也为汽车市场在转型期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政策端,10月第四批国补资金落地与新政加码形成“组合刺激”,但地方因资金紧缺出现补贴分化,部分区域收紧标准导致需求释放不均,而动力电池回收标准化政策则通过强化新能源汽车残值信心,间接推动消费决策;市场端,中秋国庆假期分散消费精力、“金九” 季度冲刺透支月初需求,叠加购置税免征倒计时下换购群体较首购更积极的差异化表现,共同导致10 月呈“开局弱、逐周降温” 态势;经销商端,不同厂家结合全年目标达成进度与市场实际需求,对经销商制定了差异化政策—— 部分厂家为冲量加压铺货,部分则适度放宽任务量以缓解经销商压力。但即便10 月零售销量实现增长,经销商盈利修复仍受核心痛点制约:一方面,进销差价倒挂现象普遍,新车销售环节的直接亏损未得到根本改善;另一方面,部分经销商因闭店退网、第三方售后机构分流,导致品牌售后客户流失增加,叠加宏观环境影响,新车销售及售后板块的衍生收益(如金融保险、精品装饰等)持续收缩,经销商整体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
豪华品牌市场整体分析:
10月豪华品牌呈现“库存回升、盈利边际改善” 的特征,库存系数从9 月的1.54 升至1.74,GP1 从- 25.4% 微升至- 24.2%。厂家年末冲量压力传导至经销商,铺货量增加导致库存回升明显;且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型仍面临高端自主品牌的竞争挤压,部分燃油主力车型清库需求仍在,整体盈利修复节奏缓慢。
分品牌来看,绿灯区域的雷克萨斯延续了长期稳健的运营态势。对比去年同期,豪华品牌的压力更大,建议厂家进一步强化与经销商的协同联动,建立更敏捷的市场响应机制,结合政策导向与消费趋势动态调整产品策略与渠道政策,共同筑牢抗风险防线。
2025年10月,豪华品牌库存系数下降前三的品牌分别为雷克萨斯、捷豹路虎和沃尔沃;GP1提升的前三品牌分别是宾利、奔驰和雷克萨斯。
合资品牌市场整体分析:
非豪华合资品牌10 月库存系数从9 月的1.47 微升至1.54,GP1 从- 23.6% 小幅下滑至- 24.7%,呈现“库存微升、盈利小幅承压” 的态势。合资品牌的促销策略趋于理性,厂家“一口价” 政策的推进有效缓解了价格倒挂压力,部分车型终端折扣趋于稳定。但挑战不容忽视:部分地方补贴收紧对其影响显著,且在10-12 万元新能源市场,面临自主品牌产品的激烈挤压,终端促销力度难以缩减,导致盈利端小幅恶化;叠加厂家冲量带来的任务压力,库存结构优化难度加大。
从具体品牌表现看,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延续稳健态势,其余合资品牌也积极适配市场变化,前期针对库存结构、盈利水平制定的调整策略在10月逐步见效,品牌间发展差距较去年同期明显收窄。
2025年10月主流合资品牌GP1提升前三的品牌分别是别克、北京现代和长安福特;库存系数下降前三的品牌分别为东风日产、长安马自达和上汽大众。
自主品牌市场整体分析:
自主品牌10 月库存系数从9 月的1.68 升至1.87,GP1 从- 13.9% 改善至- 12.3%,成为三大细分市场中盈利表现最优的板块,但库存压力显著上升。为冲刺全年销量目标,头部自主品牌加大经销商铺货力度,叠加部分中小品牌滞销车型库存积压,导致库存系数环比大幅上升;且在20 万元以上高端市场,仍面临豪华品牌下探的竞争压力,长期增长需依赖技术迭代与品牌升级。
分品牌来看,问界、长城魏牌/ 坦克稳守绿灯区。品牌内部分化同样显著,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与技术优势实现库存与盈利的平衡,中小品牌则仍面临客流不足、价格倒挂的双重压力。下图中这一分化格局,圆圈大小展现了头部品牌凭借规模与口碑引领增长,分布位置反映了品牌在策略适配市场上的灵活性。加速调整产品、渠道策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已成破局关键。
2025年10月份自主品牌中,GP1提升的前三个品牌是广汽埃安、广汽传祺和领克;库存系数下降前三的品牌分别为奇瑞、一汽奔腾和红旗。
以上为3大细分市场主流品牌市场脉搏“销、存、利”的表现。保持投资人长期稳定的收益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始终如一的使命;在此,感谢广大经销商的积极参与,同时,针对经销商的各种声音和反馈,协会将继续和厂家进一步沟通交流,希望能从具体举措上保护投资人和经销商的利益,同时也希望市场脉搏的发布能进一步促进厂商共赢。
